喜迎院庆·对话校友专栏 | 2016届刘敏:从语言美学出发,在华为架起技术与用户的沟通之桥

2025-11-14作者:供图:审核:来源: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访问:213

      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正式建院20年来,学科历经37年发展,已培养1200余名学子,奔赴五湖四海,扎根千行百业。喜迎院庆之际,“对话院友”系列栏目正式上线,让我们一起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刘敏,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3届本科、2016届硕士毕业生。现任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研究所,担任技术翻译。


技术筑桥语言引渡

      问:如果用一句话向非技术背景的朋友介绍自己,以及您在华为的核心价值,您会怎么说?

      大家好,我是刘敏,2009级民航业务方向英语专业、2013级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的毕业生,目前在南京华为研究所做技术翻译。我就像技术和用户之间的“桥梁”,用外语能力把抽象的技术术语变得清晰易懂,让更多人能看懂、用好技术产品。


岁月扎根宁静致远

     问:回望大学生活,南航给您留下最难忘的回忆是什么?这份回忆对您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影响?

     学院的很多事都难忘,但我常想起一个画面:大学时宿舍校园网坏了,没什么娱乐活动,我就躺床上看书,室友在旁边用收音机听广播。虽然离开学校九年了,忙完工作想起这个场景,还是觉得特别幸福。那段时光的宁静,成了我现在应对忙碌的 “底色”—— 不浮躁、不急迫,总能在阅读和思考里找到平衡。也正是这份沉稳专注,让我在处理复杂技术文档时能游刃有余。


成长融汇文理兼修

     问:回顾来路,您认为南航外院给予您最宝贵的、足以应对任何变化的 “底气” 是什么?

     学院不只是教我语言技能,更让我学会欣赏文字美感和文化魅力;加上学校的理工科背景,还培养了我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这两点现在都让我特别受益。语言的细腻能帮我精准传递技术信息,理性的思维能让我面对变化时保持清晰。这种“人文+理性”的特质,就是我在任何领域都能扎根的底气。


AI时代人机协同

     问:您认为在AI和大数据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翻译人员的工作和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需要具备哪些新的能力?

     当前在AI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传统译员的工作模式正经历深刻变革,以大模型为辅助的翻译流程及译后编辑逐渐成为主流。面对这一趋势,我们要拥抱变化,转变心态,紧跟潮流,高效运用各类AI工具,在保障翻译质量的同时,持续优化工作流程,成长为既懂翻译又擅长技术应用与流程管理的复合型译员。


梦想传承星火不熄

     问:对于心怀科技梦想、身处外语专业的学弟学妹,您有哪些祝福与叮嘱?

     二十年风华正茂,希望学弟学妹们珍惜在校时光,勇敢追逐梦想。也愿母院未来继续培养有能力、有担当、有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让更多外院人用语言为刃、以梦想为甲,在不同领域发光发热。


     外语训练所赋予的,远不止语言技能,更是严谨的工作态度、快速学习能力与文化共情力——这些构成了在任何复杂环境都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南航外院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为学生搭建起从语言通向技术的桥梁。她们或许不编写代码,却也能凭借优秀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成为工程师与全球市场之间最可靠的纽带。未来也期望有更多南航外院学子能够在更广阔的职业舞台上展现外语人的独特风采!




一审:杨情  二审:李颖  三审:吴科颖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