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院庆·对话院友专栏 | 2007届杨心易:外语是端到端采购及支付业务的 “润滑剂”

2025-11-06作者:供图:审核:来源:万象城allwincity官网访问:215

      从南航外院的一盏台灯,到亚太区采购管理的广阔舞台,她用行动证明,外语人从不设限。愿每一位外院学子,都能在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路。



      杨心易,英语专业2003级本科毕业生。现为世界五百强公司亚太区采购、支付与体验负责人。


职场心法:三个关键词,道出专业底气


      “如果用三个词概括我的工作核心,那就是:合规、高效、贴近业务需求。”面对提问,杨心易毫不犹豫。


      在全球医疗健康企业中,采购不仅是“买东西”,更是一套高度规范、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合规”是底线——合同条款、支付流程、系统稳定性,容不得半点疏漏;“高效”是节奏——市场瞬息万变,流程必须敏捷响应;而“贴近业务需求”则是价值所在——唯有深入理解业务痛点,才能精准提供支持。


      这三个词,看似简洁,却是她在多年实战中沉淀出的职场心法,也是外语人跨界进入商业核心领域的关键密码。


能力锻造:从“开荒主席”到多线作战高手


      作为南航外院学生会首届主席,杨心易亲历了从0到1搭建组织架构的全过程。“那时外院刚成立不久,学业压力大,学生会筹备全靠课余时间推进。”她回忆道,常常是几个伙伴围坐在宿舍台灯下,反复打磨章程、讨论岗位设置,辅导员和院领导也常陪到深夜,逐字推敲细节。


      这段“连轴转”的经历,如今看来却是宝贵财富。“正是那段日子,让我学会了把时间切成小块高效利用。”她说,“后来工作中同时管理多个跨国项目,这种‘多线作战’的能力,其实在学生会时期就已悄然练成。”


      她鼓励学弟学妹:不必畏惧学生工作的“额外负担”,那些深夜的讨论、反复的协调,都是未来职场软实力的无声积累。


跨界突围:扬语言之长,补专业之短


      作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杨心易的职业起点在外企,但并非一帆风顺。她坦言,初入采购领域时,既有“甜蜜时刻”——流利的英语让她在跨国会议、合同审阅中游刃有余;也有“手足无措”的窘迫——面对生产线、物料编码、供应链逻辑,一度“连车间都看不懂”。


      为弥补知识短板,她在工作数年后重返校园,攻读南京大学物流工程硕士学位;同时积极参加公司培训、自学行业知识。“没有捷径,就是‘多学+多跑’——多去车间看,多向工程师请教,慢慢就懂了。”


      她强调:外语是优势,但不是全部。唯有主动拓展知识边界,敢于“啃硬骨头”,才能在跨界赛道上真正立足。


成长建议:找准兴趣, 把自己“练”成潜力股


      采访尾声,杨心易分享了她的成长心得:“只要找准兴趣点,路会越走越宽。”


      她推荐学弟学妹尝试“盖洛普优势识别器”,通过“执行力、影响力、关系建立、战略思维”四个维度,更清晰地认识自身优势,从而在职业选择中少走弯路。


      她还特别提醒:大学期间要积极参与学生组织和实践活动,在真实场景中锻炼沟通、协作与项目管理能力;同时夯实语言基本功,并根据目标岗位主动补充相关知识——“专业是底色,能力是画笔,最终靠实践绘就你的职业图景。”


      杨心易学姐在接受参访时眼神坚定而温和,她的故事没有戏剧性的“逆袭”,却诠释了最朴素的成长逻辑: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坚持终将厚积薄发。


一审:牛思桐  二审:姚灵珑、李颖  三审:吴科颖

分享: